在古今中外的各类电影中,有许多借助亡灵进行个体追问的故事,比如以亲情为母题的《寻梦环游记》,用个体记忆构成群体影像的《下一站,天国》,以惊悚形式包裹温情内核的《第六感》……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单元的入围影片《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同样以这种奇幻的形式跨越千年光阴。
从片名就能看出,这是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是光明、预言、消灾解难之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也是女性的保护神。两位神祇在地中海边相望而立,共同守护着土耳其的锡德小城。
能够通灵的孤儿德芬来到这里寻找失散多年的母亲,陪伴她的是三个来自不同时代的灵魂:一位马克思主义革命者、一位妓女和一位远古女祭司。
德芬的寻母之路,也是她和三个灵魂的破除执念之路。德芬以为母亲早已离世,因此拜托一直跟着自己的灵魂帮忙寻找母亲的下落,却发现母亲活得自在潇洒,自己是被抛弃的。
影片并没有将这位“非典型”的母亲塑造成该被众人指责的对象,而是剔除“母亲”这一社会角色,让女性回归个体。德芬母女的和解也并不是通过俗套的表达亏欠与弥补来完成,没有想象中大团圆式的结局,也没有过多怨恨。“通灵”能力的继承为她们的个体意志赋予了一丝神性,德芬从此刻才开始正视自己的特殊使命,帮助游魂们完成夙愿。
远古女祭司的故事是影片最动人的段落,她因违背教义私放女奴而被烧死,在锡德的历史遗迹中游荡几千年,在独属于地中海的绝美日落中送走不再留恋人间的灵魂,就像雅典娜的化身。
她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和语言,却不愿做历史的失语者,她要让后世的所有人记住,曾有一位女祭司因为帮助了无数女孩而死去,记住在那段残酷历史中她真实的恐惧和永远闪耀的身影。
《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是土耳其导演艾米娜·耶尔德勒姆的长片首作,在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
在此之前,艾米娜已经是一位出色的电影编剧和制片人,作品多次入围釜山、柏林、戛纳等各大国际电影节。她专注于女性叙事,并有意在这部初执导筒的作品中对抗男性视角。
虽然影片讲述了多个灵魂的未竟之事,且涉及土耳其80年代的军事政变、武装冲突等政治议题,但整体调性并不沉重,在历史指涉、神话隐喻、现实表达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女性跨时空的互助和救赎使整个故事格外温暖,对多种母女/母子关系的塑造更贴近生活本身。
欢迎影迷朋友们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期间共赏《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在大银幕的灵魂摆渡中跨越生死边界,感受一段特别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