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女人成为母亲,在极端环境下会做些什么?三个女人一台戏,只不过,《被偷走的女孩》一剧的三个女人有人是悲剧制造者,有人是悲剧承受者,有人是悲剧的揭秘者。
《被偷走的女孩》——好久没看到这么吸引人又这么让人百感交集的悬疑犯罪剧集了,忍不住一口气追完。
剧集一开始为观众呈现了两个看似优雅精致的母亲,各自有着可爱的孩子和光鲜亮丽的生活环境。
十分钟之后,其中一位母亲的女儿露西亚就成了“被偷走的女孩”。
剧集基本没有阴森、污腻的影像氛围,也没有惊悚、骇人的场景设定,更多是通过看似平淡明媚的日常场景,塑造出一个母亲、一个家庭在孩子丢失之后的内在失衡与惶恐,以及光鲜亮丽表面之下的黑暗过往与隐秘。在寻找女孩回家的故事中,两位女主的角色特性、两位女主的关系与渊源也被一层又一层的剥开。
而在寻找“被偷走的女孩”的过程中,一个看似旁观者也是野心勃勃的女记者的参与,成为故事不断推进与反转的外在浸入式外力。
女记者对“失去女儿的母亲”的调查与报道既让人觉得“讨嫌”,让她在失去爱女后又陷入道德谴责和网暴的境地。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女记者的职业敏感性与执着调查,才让女主不断接近女儿被偷的真相。换句话说,那个被设定成讨厌角色的女记者却最先接近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整部剧的篇幅并不长,只有5集,每集50分钟左右,看了开头就停不下来。每一集都反转又反转,每一集都将剧情的紧张渲染得更近一层,然后在最后一集揭示出整个故事的复杂悲剧性。可谓悬疑到底 ,反转到底,但并没有主观意图的恶人。被偷的女孩只是创伤和隐秘撕裂的开始,剧集的悬疑关键并不是谁偷走了女孩,而是为什么要偷那个女孩。
也因此,与其说剧集刻画的是一个“被偷走的女孩”背后的故事,不如说剧集呈现的是一个家庭的几种崩溃方式。虽然剧集着墨最多、最深重的是丢失孩子对一个家庭的打击。但也用了借力打力的方式,用一个孩子失去为母亲和家庭造成的毁灭分量映衬出更大意义的失去对一个女人能造成的异化与摧残。
看完整部剧会发现,剧中最可怜的并不是丢失女儿的女人,是那位最先被观众确定为“罪犯”的女人,那个因为别人的食物被毁掉家庭和人生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