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天堂 美剧天堂

短剧、团播质量飞跃式提升,横店红利发力了?

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7-20    浏览次数:14

最近,腾讯、京东、小米、百度、小红书等知名大厂都在瞄准做一件事:短剧。

腾讯悄然上线一款名为“短剧”的微信小程序,主打全网口碑好剧免费看;京东集团挂出百万年薪,高调招募短剧运营人才;小米旗下Redmi品牌宣布其首部精品短剧《时空合伙人》定档,品牌总经理王腾不仅在剧中特别出演,还亲自出现在预热海报中。



信息流起家的平台同样不甘示弱。百度上线首个免费短剧APP“好看免费短剧”,对标抖音的红果免费短剧APP,还撤掉了短剧在播放过程中的插播广告;小红书联合知名电影节服务平台FIRST发起“红镜短剧计划”,进一步发掘短剧人才。

头部大厂的一连串动作给本就热闹的短剧江湖再添一把火,让业内外人士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短剧行业正迎来新的变革。

与短剧热火朝天的状态不同,本该在暑期档的助力下热闹起来的影视综却略显萎靡。

《以法之名》在万众期待下陷入烂尾争议、《酱园弄》这样有着豪华阵容的大制作上映25天票房仅3.74亿元,甚至暑期档十几部影片只有《长安的荔枝》票房有望突破10亿,数据惨淡到令人扼腕。

传统文娱形式持续低迷、生产规模不断收缩已成定局,在电影、大剧热综进入创新瓶颈后,对口人才的积极性曾在一段时间内得不到有效反馈,大量人才出走转型、在文娱行业寻找全新发展增量。

有趣的是,这一看似无奈的选择却成为短剧、团播等新兴行业异军突起的核心驱动力,在全新的文娱业态中,从业者与行业完成了一场精准的双向奔赴。


01

影视综光环渐褪,新业态蓬勃生长

步入“阵痛期”是当下电影市场不争的事实。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下降22.7%,到了2025年,除了《哪吒2》引领的春节档成绩大放异彩外,清明、五一等重点档期纷纷折戟,票房呈现疲软趋势。

而在电视剧领域,“集数向短”成为行业共识与生存必需。

今年2月起,优酷就曾传出自制剧和定制剧删到12集以内的传闻,九派新闻报道爱奇艺与腾讯也有着相似的策略调整。从年初的《沙尘暴》到《在人间》,集数不超过20集的迷你剧在市场上的声量逐步扩大,有力证明了行业转向的大趋势。

综艺领域则呈现出依赖N代和同样转向轻量的趋势。云合数据显示,2025Q1季播综艺共上新60部(不含衍生、晚会),其中综N代占比达47档,且全网网络综艺有效播放量TOP20中,只有《一路繁花》《团建不能停》两部新综艺。

与此同时,制作成本更低、体量更小、排播更灵活的轻量综艺扎堆上线,优酷的《友间合租屋》、芒果TV的《姜姜好》,以及腾讯视频的《导演请留步》等节目,均以较小的体量撬动了超出预期的市场热度。

这种供需关系的调整背后,是传统文娱“笨重”的生产链条与当下市场对“轻盈”需求的根本冲突——旧有生产模式导致作品生产呈现长周期、高成本、低容错,与当下观众碎片化、互动化、新鲜感的需求脱节。

一部传统剧集的制作周期通常在14个月左右,如《藏海传》等S+大制作自开拍至上线则耗时更久,这一流程中市场受众喜好不断变更,投资回报的风险也随之攀升。电影的制作流程更需精细修整,投资规模超过3亿元的《酱园弄》制作周期就长达七年。

制作时长漫长,传统制作流程的“刚性成本”也几乎没有弹性空间,传统影视的演员阵容、服化道预算一旦敲定,就算风格过时,出于预算等原因只能硬着头皮用。

资本的理性回归后,这种“开弓没有回头箭”的模式让制作方如同在钢丝上行走,则彻底打碎了传统文娱“烧钱换增长”的幻想。

也正因此,以团播、短剧为首的新业态才迎来蓬勃发展的全新空间,它们精准规避了传统文娱的短板,用“轻装上阵”的姿态契合了市场需求。

SK、OST等头部团播公会深谙灵活应变之道,其公会赛从策划到落地时间不超两周,音乐风格和互动玩法紧跟潮流,主播们的服装造型也会根据粉丝在直播间的反馈实时更新、在甜美元气风和酷飒拽姐风之间灵活转变,完全不用受限于传统综艺冗长的筹备周期。

且团播直播成本大多在10-100万之间、仅为传统综艺的十分之一,却能通过粉丝打赏、广告植入等方式快速实现盈利,据相关报道显示,头部团播工会单场创收超1200万元也已成为业内常态。

团播强大的互动性也让观众不再是旁观者,粉丝的弹幕留言能直接影响主播的表演内容,这种即时反馈机制极大地提升了观众的参与感和粘性,让“团播偶像”与粉丝之间形成了紧密的情感联结。

短剧的崛起更是将轻盈与快反馈的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念念有词》听取受众意见,选择刘念、何聪睿进行三搭,赢得受众积极反馈,成为红果站内首部“双破亿短剧”——观看量破10亿、热度值破1亿。

腾讯视频的《重返八零共白首》融合了当下流行的重生、换嫁、认亲、商战、逆袭等多种爆款元素,上线后多次登顶DataEye短剧热力榜,收获热力值1195.32w(近似充值额)。



短剧的快节奏完美适配了观众的碎片化阅读习惯,1-3分钟左右的时长让用户能在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轻松看完一集,多次反转的剧情设计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当传统文娱在长周期与高成本的泥潭中步履维艰,团播与短剧的爆发印证了文娱市场的生命力永远在于对需求的敏锐捕捉,在市场趋势的推动下,更深层的行业融合也悄然酝酿。

02

传统文娱人转行,成全新市场源动力

传统影视综因资本退潮而收缩,大量积淀了专业经验的从业者开始向外突围,团播、短剧等新业态则“张开双臂”迎接这场人才流动,一场悄然的人才迁徙正在文娱市场中上演。


2025年一季度,横店影视城接待了超600个竖屏剧组,相当于每天7个组在争分夺秒拍摄,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大量曾服务于《琅琊榜》《甄嬛传》等经典剧集的编剧、美术、灯光师,开始出现在短剧片场。

这种流动并非简单的转行,而是一场精准的能力对接——传统文娱人积淀的剧本创作、现场调度、技术执行等专业经验,恰好填补了新业态早期“草根化”的短板。作为人才输出的核心枢纽,横店从业者的跨界正为团播、短剧等文娱新样态注入前所未有的专业势能。

爆火的团播在本质上是选秀综艺的“基因重组”,从《青春有你》到《创造营》,选秀综艺“粉丝打投决定曝光资源”“竞技感营造激发参与欲”的核心逻辑,被团播行业完美复刻,对传统综艺人来说,团播运营策划可以说是他们熟悉的主场。

据报道,曾推出《创造101》的七维动力、曾做出《这!就是灌篮》的日月星光传媒与曾制作过《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的鱼子酱文化都已多点布局团播。

在团播行业,公司常以观众的打投数据决定主播的出场名额与表演时长,这种数据即话语权的机制与选秀综艺的投票出道设定如出一辙,为了助力“爱播”顺利拥有表演名额,粉丝常迸发出更狂热的消费力,SK举办线下公演活动时粉丝累计打投数据便接近九千万。

沿用综艺的模式并创造出更优秀的营收,是传统文娱人转行团播后最直观的价值体现。

另一方面,传统从业者下场更关键的是带来专业质感的跃升。用LED屏打造动态背景、用精致的灯光舞美营造潮流与国风等不同氛围、用切换变装等特效衔接增强沉浸,花样百出的专业技巧让团播从手机直拍升级为迷你演唱会,彻底告别了早期“廉价感”的标签。

“横店变竖店”的调侃背后,同样包含着传统影视人对短剧行业的全方位改造。在短剧刚兴起时,拍摄顺序混乱、进度难以把控是行业常态,因而短剧通常与“低质”挂钩,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入场,如今的短剧早已摆脱了粗制滥造的标签。

拍摄过《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爆款短剧的导演王亚,就曾有着十余年传统影视的从业经验,他的作品中既有拿捏巧妙的短剧剧集节奏,也有与长剧一般精致的视听质感。在传统影视人的操刀下,短剧实现了从“草台班子”到“专业团队”的华丽转身。

腾讯视频的短剧《重回七零我能无限抽奖》,选择以技术赋能打破年代剧的视觉边界。制作团队用动态光效与粒子特效构建抽奖系统的奇幻场景,让现实与想象无缝衔接,通过奇观化的画面塑造将观众临场感拉满,实现了小体量作品的大制作视觉冲击。



《父罪无岸》则用细腻的画面设计传递深层含义,在女主角被囚禁时,镜中蜷缩的身影不仅直观展现其困境,更以镜子的脆弱特质暗喻她任人摆布的处境。考究的构图和精心设计的光影让短剧实现了堪比长剧的质感与思想深度,细节处尽显专业功底。

从技术突破到内涵挖掘,竖屏短剧的质感飞升,证明了传统影视人在快节奏叙事的框架下创造出新范式的能力。

创新是文娱市场永远践行的真理,当团播舞台开始讲究暴力美学与镜头调度、当短剧片场讨论色彩心理学与置景风格,传统经验与新兴需求达成完美融合,这种融合既保留了内容为王的行业根基,又激活了快速迭代的创新活力。

在这场从业者与行业的新旧交替中,文娱市场得以不断突破边界、持续迸发旺盛的生命力。


THE END

友情链接

本地记录
*
*